新御书屋 > 都市言情 > 岁月无笙 > 第9章
    思量到此,尚阳却是笑了。执笙处处都完美,可偏偏是个痴情种。因为钟情于她,所以十几年来甘愿留在梁国,放弃了自由,囚于晋安殿。执笙的幺弟是个角,这么些年明里暗处制造了不少机会想接执笙回陈国,甚至表示愿意拿自己的嫡子来换。呵……用陈国长皇太孙来换执笙这个名存实亡的长公主,倒真是姐弟情深。只是执笙都放弃了,为了什么……尚阳比谁都清楚。
    执笙是个很矛盾的女人,她炽热的目光里总带着不屑一顾的讽刺,冷清的外表下那颗爱尚阳的心却异常炙热。那疯狂的一夜后,执笙虚弱地缩在她怀里,嘴角带着笑,美的不可方物,“知道么?我其实很怕死……因为我怕我死了,就看不到你这冷血的女人最后的结局。”
    最后的结局么?
    谁知道呢?
    九
    十一月初时,梁都刚刚入了冬,天气便是真正的凉起来了。
    执笙已有两个多月的身孕,吃的又少,又耐不住寒,本来就削瘦的身子现下越发的清减,与之相反的却是肚子一天天的大了起来。
    执笙不喜欢肚子里的孩子,可尚阳却要她生下来,尚阳说,“为什么不呢?你不是爱我吗?他的身上流着的血,与我一样。你生下他,我会视如己出,捧他坐上皇位。这样……不好吗?”
    视如己出……执笙确实是疯了,因为尚阳的这一句“视如己出”,她便要生下这个孩子。她爱尚阳爱的入了魔,每当夜深人静,当她摸着自己的腹部,感受着自己肚子里的那个新生命时,她都会这样告诉自己:这便是她与尚阳的孩子,即便她与尚阳没有结果,那么……有种羁绊在,也是好的。
    说到尚阳……不日前,尚阳曾来晋安殿见过她一次,两人依旧针锋相对,不懂相处,说了不到两句话尚阳便摔袖而去。执笙已经忘了上回与尚阳好好说话是什么时候的事了,这些年……她们都变成了对方最陌生的模样。
   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?……哦,大概是从尚阳成婚后。自尚阳成婚后……她们两个曾经最亲密的人,越行越远,背道而驰。
    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了,执笙也渐渐忘了那一日尚阳带给她的痛。女人总是这样的,因为有爱,所以有痛,而正是因为有爱,所以才会忘记对方给的痛。执笙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爱尚阳,也不清楚自己对尚阳的底线在哪里。
    认识尚阳十二年,她已经习惯了一再放弃自己固有的原则。可尚阳呢?还是那么高高在上,她想她该试着去理解尚阳的,毕竟面对一个不爱的人,实在没必要迁就对方。也许就如尚阳所说的那样,她确实只有死了才会爱上她。
    阴阳调和,男女婚配。自古以来都是这样。尚阳说她是得了病才会这样不知廉耻,成了亲便好。可这么久了,她的病却越发的狠了。
    她不喜欢梁君,不喜欢就是不喜欢,她甚至都找不到理由来说服自己去接受梁君。好在梁君对她也无意,尤其是有了身孕,梁君待她越发的客气礼貌,碍于情面,隔不了几日便要赏赐她一番,执笙也不推辞,统统收下。这场郎情妾意,她装到后来自己都发了笑。
    尚阳要的便是这样的她,可她要的,又是怎样的尚阳呢?
    可能是有了身孕的缘故,执笙近日越发的嗜睡了起来,很多次梦里她都回到了陈国皇宫,回到了七岁那一年。
    父皇说,靖儿,你与你弟弟必须有一个人与你母后一道去梁国作人质,知道什么是人质吗?人质就是用你的命拴在梁国,保护着陈国。
    她自然知道什么是人质,所以她说她愿意去梁国。
    幺弟年幼,去了梁国便是九死一生,她去了,还能保幺弟登上太子之位,一个年幼的陈国长公主对梁国构不成威胁,她算计得到。
    可她算不到她会遇上尚阳。
    那个站在玄武门前迎着她的人。
    “你是靖公主?”八岁的尚阳脸上带着的是温暖的笑容,“我是尚阳,也是长公主。”
    “参见长公主……”
    “不用多礼。”尚阳扶起了她,眨了眨眼,古灵精怪道,“我长你一岁,往后你便叫我姐姐,我便唤你妹妹。可好?”
    执笙自然是应好,然而此后的十二年里,她们都未曾如此称呼过对方。尚阳喜欢叫她的名讳,而她作为质子最多私底下称对方一声尚阳。
    ——“执笙,我取字瑾翊。往后无人,你便叫我瑾翊可好?”
    十五岁尚阳笈并时拉着她告诉了她自己的闺字,还笑着让她往后便唤她瑾翊,那么她应了吗?
    ……大抵是应了吧?
    可她为什么这么些年里还是一直叫对方为尚阳呢?
    十一月中旬,陈梁边境发生小规模战役,长公主尚阳亲自前往边境和谈,宫中一时人心惶惶,更有甚者传言陈梁两国开战在即。十一月末时,陈国太子向梁国递上国书,要求迎执笙与陈皇后回陈探亲,梁君以执笙有身孕为由而拒。不日,陈太子宏便令人千里为执笙送上一枚玉佩,环状,纹裂。
    当夜,执笙便卧床不起。
    梁宫御书房
    “诸爱卿可有良策?”梁君坐在龙椅上手拿前线战报,面色焦急地问道跪在地上的一干大臣,“难道真要开战不成?”
    “陛下,依臣所见,那陈太子只是以靖妃与陈皇后回国作借口,借机南下……”一名胡子花白的一品大臣缓缓道,“如此可见,将那靖妃与陈皇后送回去也是枉然。”